纪念齐美尔逝世百年专栏| 齐美尔论why/how社会自由(郑作彧2015)
纪念齐美尔逝世百年专栏之三
荐读文章:郑作彧,《齐美尔的自由理论——以关系主义为主轴的诠释》,《社会学研究》2015年第3期
1.自由是绝对纯粹的吗?
2.自由是普世一致的吗?
3.自由和社会之间是什么关系?
4.自由in社会中是怎样的呢?
5.自由是社会的必然吗?
——齐美尔怎么想的呢?【总结图示,见页底】
郑作彧老师从John S. Mill的“社会自由”概念引到齐美尔的社会学思想:理解个体自由与集体权力之间的张力与矛盾。
各执一端而弃另一端,是不够解释力的。但如果要将二者连接起来,要用怎样的“关系主义”或“关系社会学”的角度来切入呢?齐美尔,又会是怎么看自由呢?
So what?为什么就要看齐美尔的想法?
——韦伯与涂尔干关于自由的看法已有不少的讨论,而齐美尔的想法往往受到忽视。
——如今,齐美尔又被视为关系社会学的奠基人
——齐美尔的遗著可就是《论自由》!
就此significance,郑作彧提出以下三个需要回答的问题:
第一,齐美尔如何从关系社会学的视角界定自由概念?
第二,在他的社会学思想当中,自由具有哪些社会特质?
第三,他的自由理论有哪些未完成的缺憾,可以成为今天探讨自由的社会学研究进一步讨论的方向?(我略过这个section的荐读)
但由于齐美尔的自由理论是散落于其各作品中,郑作彧从其《道德科学导论》一书(1892、1893年出版)入手,而齐美尔又是从康德哲学的“自由意志”理论入手并加以转化:
1. 从意志(wille)到意欲(wollen)
2. 从意欲到两种自我:感官/受外界干涉的自我与纯粹/理性的自我
3. 从两种自我到连接的转化过程
——也就是说,这是一种以"内在所欲" 为起因 “投向外在世界”为结果的过程。
4. 从转化过程折回:两种自由——哲学自由与经验自由
当然,后者才是社会学要探讨的重点,因为前者是基于纯粹的自我,是依靠先验范畴,而后者是基于感官的、可观察的,故而是落在社会世界与物质世界之中,亦即落在“人际集体世界”之中。
因此,下面,郑作彧就可以专注于齐美尔式的经验自由的讨论了。
5. 自由的的社会前提:关系取向的社会世界
好面谈到以哲学自由为基础而实现的经验自由要落实在社会世界/物质世界中,便意味着要理解:“什么是社会”?
郑作彧这样总结齐美尔的关系取向社会定义
也就是说,“人际集体世界”涉及到规则、相互作用,以及文中还谈到——媒介,比如现代社会中的货币。
6. 经验自由分析现代社会
在以关系网络理解了自由的社会前提下,郑作彧转入了——相当于以现代社会为案例,进一步厘清上述问题(现代自由?)
所谓的社会分化分成三种:劳动分工、角色分化、功能分化。不同的分化与社会化过程并行,并在媒介的作用(如货币)下,使得人际关系构成为“功能角色的合作”。
7. 社会前提下的自由形式
这个问题便是最后进入人际网络世界、分化与合作、媒介与相互作用下偶然性问题:
郑作彧梳理了齐美尔对自由形式的几种观点:
——自由是行动的可能性
——自由是具有偶然性的
——自由是具有时间性的能力(这也是常被忽视的)
——自由会体现在行动过程中的多种可能性
——自由会脱离于特定主体而进入复合的事件过程
也就是说:“因为自由而造成的微小变化,都可能为自己的行动过程以及整个社会关系网络的运作带来极大的意料之外的后果。面对这种自由的偶然性所带来的社会复杂性。”
最后,我画了郑老师全文的理论框架图。其中的gap在:我直接将现代社会与历史变异衔接了起来。中间还有郑老师关于现代社会中自由的作用的一些讨论。
(Sociological理论大缸第185期)
《纪念齐美尔逝世百年专栏》已推3/4
第183-6期 【预告】纪念齐美尔逝世百年|两篇译文、自由理论,与德英一二手文献大全
第183期【已推】 纪念齐美尔逝世百年专栏| 齐美尔:佛罗伦萨(郑作彧译)
第184期【已推】 纪念齐美尔逝世百年专栏| 齐美尔:威尼斯(黎姗 译)
之前也推送介绍过郑老师的作品:
中文论文的荐读,很少~只有以下两篇:
第101期 迈向行动者的国家理论!抗争政治、有限国家与二重性(刘拥华2017)
第130期如何治理冲突?国家权变、政治环境与人民政治(冯仕政2014)